• 主页 > 知识问答
  • 果壳网加盟北京辟谣平台,揭晓10大最流行生活谣言,宿便、防辐射服等上榜

    编辑

    十大人生谣言

    每日十大谣言:12日,中国科普网站国科网宣布加入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并发布“每日十大谣言辟谣榜”,澄清了一些谣言。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欺骗性极强的信息。来辟谣。其中,广为流传的“食物是健康杀手”、“孕妇需要穿防辐射服保护胎儿”、“果汁和海鲜不能一起吃”等谣言均榜上有名。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引发强烈反响。 [1]

    主要内容播出

    编辑

    科学辟谣小知识_科学辟谣大全_生活常识科学辟谣

    1、大便过多是健康杀手

    真相:任何医学教科书中都没有“排便”的概念。如果用泻药来“败”,就会影响肠道的功能。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水、电和酸碱紊乱、昏迷甚至死亡。

    真相:没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维生素C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这只是早期维生素C分离提纯后诞生的众多神话之一。

    2、经期洗头更容易致癌,坐月子洗头会引发各种疾病。

    真相:经期洗头、洗澡、提重物、吃冷饮、食物等都不是禁忌,也不会致癌。传统坐月子观念中的很多做法,比如不能吹干、不能洗澡、不能洗头等,不仅不科学,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木瓜可以丰胸

    真相:木瓜酵素和维生素A都无法达到丰胸效果

    生活常识科学辟谣_科学辟谣大全_科学辟谣小知识

    4、指甲上的新月是健康的晴雨表

    真相:指甲上的“月牙”只是指甲生长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现象。虽然身体的某些变化可能会改变“月牙”的大小,但用“月牙”的数量和大小来判断健康状况是不正确的。

    2014年度谣言播出

    编辑

    小蛋蛋以1096万次搜索量位列2014年“十大人生传闻”榜首。 2015年1月13日,北京地区网站联合推出辟谣平台和百度知乎,联合发布基于网络搜索量的“2014年度十大生活谣言”。数以百万计的搜索量显示了这些经典谣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强大渗透力。

    白鸡蛋更有营养

    真相:从鸡蛋的形成过程来看,蛋壳是在最后一道工序形成的。在蛋壳颜色形成之前,鸡蛋内部的物质就已形成。因此,蛋壳的颜色并不直接影响鸡蛋的营养成分。

    木耳、猪血都是清肺食物

    真相:烟雾颗粒进入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而真菌和猪血则进入消化道。他们我行我素,无法“清肺”。不过,增加富含维生素A(或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营养素的食物的摄入量是有益的。

    自来水中的氯会致癌。烹饪食物时,先打开盖子,将水烧开后再烹饪。

    事实:氯化是目前最常用、最安全的自来水消毒方法。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氯归为“致癌物分类”中的“第三类”——与咖啡因同一级别,这意味着“目前没有足够的数据确定这种物质是否是人类致癌物”。当水中氯含量超过每升2毫克时,大多数人都能闻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每升5毫克。只要您闻不到或尝不到自来水中的氯,就不必担心余氯。

    秋葵是治疗糖尿病的“神药”

    真相:秋葵的营养成分并不突出。 VC含量不如嫩菜,VE含量比菠菜低,烟酸不如各种豆类。除了它的特殊味道之外,我们不能指望它是一种“神药”。

    生活常识科学辟谣_科学辟谣小知识_科学辟谣大全

    豆芽掺有“AB粉”、“无根粉”、“激素”等“五毒”

    真相:“AB粉”和“无根粉”都是植物激素,都是合法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对人体没有影响。事实上,豆芽生产过程中真正的健康风险是一些商贩为防止豆芽发霉而添加的抗生素和抗菌成分。这些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食用前将豆芽充分洗净是有效的。方法。

    富氧水就是“含氧水”

    事实:根据常识,人体无法通过消化道吸收氧气。网上宣传的“奇效”并无科学依据。里面提到“一种非常特殊的富氧水,含有大量的活性溶解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开始流行”。不过,没有提及的是,当时有两家公司因虚假广告而被起诉。

    水果酵素排毒美容

    事实:“酶”一词源自日本,在我国,“酶”一词的名称被译为“酵素”。 “水果酵素”本质上是一种天然发酵产物。其成分与酸菜汁或酒酿没有本质区别。而且自然发酵难以控制,容易受到细菌污染,产生毒素,产生其他有害物质。

    烧烤后吃梨可抗癌

    真相:这只是一个很好的猜测。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ICR)表示,它不推荐任何特定的抗癌食物,但确实建议饮食中三分之二以上的食物来自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

    湿巾有毒,含有丙二醇,这是一种很容易渗入皮肤的石化溶剂。

    真相:其实,丙二醇具有吸湿、润滑和一定的抗菌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和日用品中。苯扎氯铵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创可贴中含有苯扎氯铵。一般情况下,湿巾可以放心使用。

    手机辐射灼伤皮肤

    真相:手机的工作功率较低,低于250毫瓦。如此低的功率不会产生任何加热效应并导致灼伤。事实上,“低温烫伤”才是罪魁祸首。手机连续运行1小时左右后温度普遍可达40℃以上,部分机型温度可达近50℃,已经超过低温烫伤的安全阈值[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jxuyuande.com/html/tiyuwenda/936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